德育研究

当前位置: / 学生工作 / 德育研究

全员德育从优化科室职能形象做起 —— 付百红 等

发布时间:2011/04/08

摘 要:学校科室的职能形象与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有着怎样的关系?如何优化科室职能管理,才能在塑造和维护学校办学形象的同时,把全员德育的思想贯穿在科室管理与服务的行为当中,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。本文结合科室实际进行了讨论。

关键词:全员德育;科室职能形象;育人环境;优化管理   


对中职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,不仅是学生求学权益的基本诉求,也是社会组织对未来准成员的基本要求。越来越多目光长远的用人单位把对其成员职业道德、职业形象的要求看得比其职业技能更高。因此,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,是考量职业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,也是职业学校办学效益的基本体现。

学校职能环境的“言传身教”是基本的教育承载体。做为中职学校的职能科室,其职业形象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有着怎样的关系?如何优化科室形象的管理,才能在维护学校办学形象的同时,促进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?这对于我校在履行办学职责、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,将这项融入了更多师表、世范内涵的软工程,是需要学校全体成员思考并付诸于实践的基本教育行为。科室形象的优化管理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教育、引导作用,是学生瞬时教育的重要方式,是常规教育的持续,是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基本承载。

1.科室的职业形象诠释着科室职责的全部

体现着办学理念与专业特色,展示着工作风格与管理水准,充满着人文底蕴与时代气息的学校形象的建设,从来都是学校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孜孜追求的。在教育环境中所透视出的学校形象,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。学校的价值诉求,决定了在其形象的塑造方面,较其他社会组织更具功能的多重性。尤其是职业学校,育人环境的建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,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,显得尤为直接和感性。用德育的全面观、全员观来分析,良好育人氛围的营造,应善于调动学校所有的可教育性资源,使学生能在感悟这些信息的过程中,内化蕴含其中的教育元素。那么,作为学校功能单元的职能部门,都应结合本部门的科室职责、工作特点和与学生职业素养相关因素,从内强素质、外树形象、延伸职业教育功能的角度来优化科室形象的管理,使科室的可教育性资源转变为可教育性资本,实现科室设置价值的最大化。

2.职业素养是中职生求学权益的基本诉求

教育部颁布的《中等职业教育大纲》明确指出: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、遵纪守法,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,进而成为报效祖国、积极进取、诚实守信、敬业乐群,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。同时,对职业学生品德培养要求是:使学生热爱祖国,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,确立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,具有为人民服务、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;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;自觉地遵纪守法,依法维护自身权益,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;热爱专业,勤奋学习,勇于创造,大胆实践,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、质量意识、效率意识、环境意识。

因此,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,既是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期待。也是中职生能顺利获取准入资格的基本诉求。而在当前,中职学校生源整体素质下滑,文化课基础差、良好行为习惯未养成,大多数学生在迈入职业学校校门后,对自己或家长选择的专业、未来的职业没有概念,对未来人生目标茫然、迷失、不知所措。来到学校后所面临的是要先修造,再塑造。但同时,他们接触社会机会和受外界的影响增多,自主意识和反叛精神增强,人生价值观正待形成,可塑性较大。往往对直接的刚性教育,他们多较逆反和抵触,而间接的柔性启示,他们的接受态度就相对平和。在他们的骨子里,有意识无意识的渴望从每一个老师、长辈身上得到启迪、帮助、关怀和参照!你用什么色彩来漂染他,他就会变成什么色彩,你用什么规格来框定他,他就会变成什么形状。这就是环境塑造人最简单的释义。

目前,我校专业基本上是三年学制,除去一年的实习,在校短短的两年,即便有常规或专门的教育、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认知和职业意识的内化,但受教育时间相对短暂,从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原则出发,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空间应是无限的、开放的。科室文化、职业理念、精神风貌、工作制度、人文管理等等,学生在准实验室、准护理操作间、准病房里,习做的是职业技能,内化着的是职业素养。学生在学校职能科室、教师办公场所等学校日常工作行为中审视、揣摩、感悟、模仿、内化着周围带给她的一切。并在无形中内化着职业操守、职业风格,从业规范等。因此,科室形象,无论从其外显状态,还是管理内涵,都需最大限度的挖掘其职能的实际功效,将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纳入科室目标管理,优化科室形象,使其形象更饱满、更富有教育价值。

3. 科室形象的和谐化是科室优化管理的基本追求

3.1营造蕴涵职业素养氛围的科室文化

文化是组织形象的灵魂,是任何一个组织管理的精神指南和最高境界。学校科室形象的优化,既要符合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和教育文化特性,又要体现科室岗位职责和管理行为的基本特点。因此,优化的科室管理,是在学校赋予的基本职责的基础上,建立具有本科室文化特点的职业宗旨、阶段性岗位目标、岗位形象管理制度及职业专题活动等。如我科在进行了自我形象分析后,确立了科室职能形象管理目标,即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;坚持“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”的宗旨。强化爱生、爱岗、爱校的职业意识;塑造语言规范、行为规范、办事规范、服务规范的科室形象;倡导善于学习、善于实践、善于创新、善于合作、善于奉献的团队精神;努力实现职能责任化,管理有序化,尽职优质化,工作和谐化,成才全员化,奉献快乐化。岗位目标的建立,对优化科室形象管理具有较直接的指引作用。

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的学校,其教育目的性构成的每一个功能单元,无不透视着既有学校同一性又具单元独特性的文化气质。有人戏讲:看了一个单位的洗手间情景后,你就大概知道了这个单位所有的管理了。其实,现实中,这样的情景和感受很多。对学生来说,每一个情景,每一次感受,多少都会对他带来熏陶和指教。因此,建立以强调职业操守的展示、隐喻、传递为目的的科室岗位责任制管理,是科室形象建设和管理的保证。即在学校予以每一个岗位基本职责的基础上,还须围绕学校育人要求和科室形象目标,制订又全体成员认可的、可行岗位形象管理制度。这种科室制度文化建设,既是督促、指导和激励岗员遵守岗位守则、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,更应成为全员德育、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活动。

代表着科室管理最丰富表情,特别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感性教育的是科室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,优化科室管理的最高内涵是文化建设。具有科室特色的岗位文化,既要体现科室工作特点,又要突出德育特色,并要符合时代主题和学生需求。如我科结合科室岗位实际创设的岗位徽记、职能理口号、团队精神、科室形象展示区及科室主题活动等等。建立并展示和谐科室“十多十少”,以给同学们的公开信—“亲爱的同学,我们对你说!”,将本科室职责以职业主题公示形式展示出来。这些带有岗位职业操守与行为体征的外显表述方式,即柔和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,又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职业素养的熏陶,具有细雨无声的隐形德育效果;同时,成熟的科室文化凝聚、感召、戒律、激励着全体成员,并通过他们的职业言行再次演绎出来,无疑是学生平时接收的最好的德育素材。

3.2 形象维护机制是科室职责行为的优化管理的保障

现代企业,无不把对其自身形象的维护作为谋生存与求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,对员工最基本准入要求,就是全员形象维护的责任意识。从养成学生良好职业德性的角度看,强调职业学校科室职能形象对学生德行的熏染意义,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凸显其职能形象教育价值的优化管理上。在营造科室教育文化氛围的同时,建立岗位形象维护机制,让职能岗位的全部构成和形象维护活动的本身,都能更好地释放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教育气息,是岗位优化管理的保障。

形象地讲,岗位形象维护机制,是在一个完整的岗位文化形象之外,再增加的一层文化外延,她既是履行岗位职责的保证,又在不同层次上,进一步强化了岗位教育示范性意识,提升了岗位文化价值,具有极大的创新空间和教育内涵,让岗位文化因其教育意义的体现而富有旺盛的生命力,成为学校文化的可积淀性成份。细化、人文化的岗位形象管理细则;阶段性形象分析、反馈与矫正活动;师生双向励志性传播平台的设立;职业人文环境的动态性创设;应急事件与形象危机处理程序;履行岗位职责的规范性例行活动;贯穿教育意图的创新性、瞬时性、针对性、适应性专题活动等等,都属于形象维护的活动内容,这些内容的表现过程,也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给予了耳濡目染的教育。

科室职能形象是学校办学形象的基本单元。学校应为其单元形象的优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空间,铺垫顺畅的途径。重视并持续引入的学校形象的CIS管理理念;科学的岗位分工、明确的科室职责、规范的管理制度、以及透明的监督、服务与激励机制;同时,提高科室之间工作透明度、增强和谐度所建立的协调服务机制;具有凝聚与感召的人文关怀等等,能从全局、全面、内涵的角度进一步完善科室形象建设,从而使学校各科室的职能形象因其教育功能的体现而和谐与美丽。


电话

招生热线:0756-8116112/6296189

微信

ewm.png

视频介绍